为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黄河足迹,探寻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之法,感悟黄河流域社会发展变化,见证近十年党的发展成就。8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澳门威斯尼斯人app官方网站“北斗领航”实践队前往东营开展“回望十年路·见证发展成就”主题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在黄河文化馆展厅参观 李凌骁摄
团队成员在黄河文化馆前合影 李凌骁摄
调研伊始,团队前往黄河文化馆参观。黄河文化馆由八个展厅组成,每个展厅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深厚的黄河文化,从“湿地文化”到“语言文化”,从“移民文化”到“美食文化”,综合运用图片、实物、场景、沙盘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东营地区在黄河的养育下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看着展馆中彰显着黄河发展的高科技展柜,如今黄河口的大美奇观和人文情怀文化给予我震撼,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队员李凌骁表示。这次参观之旅,使队员们充分了解了东营城市的发展历程,感悟到了母亲河对于中华大地与炎黄子孙的重要作用与哺育之恩。
徐丛亮总工程师为团队成员讲解 匡永祥摄
团队成员与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合照 匡永祥摄
4号下午,团队一行人前往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访学习,在工程师吴明霞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通过观看宣传片、展板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黄河口勘测局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之后,总工程师徐丛亮重点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稳定性及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现状。在与徐丛亮与其他技术骨干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黄河口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河流的不稳定会给两岸的百姓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徐丛亮强调:“黄河口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不稳定之中,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里还原成它本身的样子,我们也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努力。”黄河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工程师们经常前往一线调研采样,密切关注水情,为助力黄河口的生态修复站好第一班岗。
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黄河展览室 匡永祥摄
团队成员与黄河河口管理局工程师合照 匡永祥摄
在与勘测局工作人员探讨完黄河口生态保护相关对策之后,团队一行人紧接着前往黄河河口管理局,在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黄河展览室。展厅中,黄河人抗洪抗灾的一幕幕生动的展现在实践队员面前,使队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保护黄河做出的努力,这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好黄河口环境的重要性。随后,实践队员与高级工程师刘世友、聂莉莉,工程师宫龙飞等人在会议室进行座谈。座谈中,刘世友分析了黄河对于国家的战略性意义和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未来规划图,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为黄河建设发展而奋斗的的决心。最后,宫龙飞向团队成员演示了黄河河口管理局一体化监测平台。该平台体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黄河人治理黄河的设备和方式的更迭变化,使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国家治黄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实践队队长王艳威表示:“河口管理局的这个平台与我们GIS领域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测绘学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希望以后我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入地了解到了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以及黄河三角洲目前的基本概况,体会到了黄河对于国家的战略性意义和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先进的黄河保护与治理的经验、技术和政策,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实践队成员一致认为,作为澳门威斯尼斯人app官方网站的学子,更要发扬学院“只争朝夕,向海图强”的精神,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为助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让黄河高质量发展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金婵 王艳威 姚芳怡 审核:邓云强 责任编辑:杨思巧 来源:澳门威斯尼斯人app官方网站“北斗领航”实践队)